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是安徽省规模最大的综合性教学医院,集医疗、教学、科研、预防、康复、急救为一体,为国家卫生应急医疗移动救治中心和安徽省紧急医疗救治基地。
医院前身为上海东南医学院附属东南医院,创办于1926年。
1949年内迁至安徽怀远县,1952年迁至合肥市。
1993年成为卫生部首批三级甲等医院。
医院连续六年入围中国最佳医院百强排行榜,在《2016年度中国医院科技影响力排行榜》中,医院综合排名第64位,24个学科入围全国百强,皮肤病学(第2名)、风湿病学与自体免疫学(第15名)、泌尿外科学(第22名)、精神病学(第27名)、整形外科学(第28名)等全国排名靠前,22个学科位居安徽省榜首,综合实力稳居安徽省首位。
目前,医院开放床位2825张,设临床科室41个,医技科室19个,临床教研室26个。
年门诊量约305万人次,年住院病人约13.2万人次,年手术约4.9万台次,年教学工作量约1.7万学时,留学生教学约1100学时,年接收实习生、进修医生1000多人。
医院是临床医学一级学科科学和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,临床医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,硕士学位点覆盖所有的临床科室。
拥有国家级重点学科1个,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8个,安徽省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16个。
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,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,省部级共建重点实验室1个,省级重点实验室4个。
医院拥有“疑难重症皮肤病协同创新中心”、“神经精神疾病与心理健康协同创新中心”省级协同创新平台,学科综合实力位列全球前1%。
医院拥有博士生导师84人,副高职称以上专家700余人,享受国务院和省政府特殊津贴120余人,全国"百千万人才工程"7人,全国“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”7人,国家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1人,长江学者2人、青年长江学者1人,安徽省首批“外专百人计划”1人,国家万人计划中组部青年拔尖人才1人,皖江学者2人,一级主任医师20人,省厅以上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、骨干教师100余人,“江淮名医”30人,担任中华医学会、中国医师协会等省级以上医学学术团体负责人60多人,人才实力位居安徽省医疗机构第一。
医院坚持科教兴院战略,银屑病的遗传学研究和红斑狼疮基因研究处于国际领先水平。
机器人手术已经在泌尿外科、普外科、妇产科广泛应用,处于国内领先水平。
3D腹腔镜手术技术、辅助生殖技术、体外循环和心脏不停跳冠脉搭桥、心脑血管介入治疗、胸腔镜和腹腔镜微创手术、自体、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、小儿先心病介入治疗、小儿脑瘫的康复治疗、电子耳蜗技术等专业技术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。
在肝肾联合移植、婴幼儿肾脏捐献移植等复杂器官移植领域,取得了积极成效,达到国内领先水平;在中西医结合治疗大面积烧伤、微粒皮移植、角膜移植术、颅底肿瘤临床手术和立体定向放射外科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,处省内领先地位。
目前,医院拥有安徽省唯一的手术机器人、PET-CT、3.0磁共振、宝石能谱CT、复合手术室、3D腹腔镜等先进诊疗设备,医疗技术整体实力位居全省前列。
医院高度重视医学人才培养工作。
医院是国家卫计委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、国家卫计委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基地、国家卫计委腹膜透析培训示范中心、临床药师培训基地、脑卒中筛查培训基地、四级妇科内镜手术培训基地等。
临床医学获地方高水平大学建设计划重点学科建设项目。
医院每年承担国家级和省级继续教育项目60余项,每年培训近万人,为基层医院人才培养做出了积极贡献。
医院充分发挥国家卫计委远程医学项目,与基层医院实现互联互通,方便基层群众共享省级优质医疗资源。
近年来,医院承担国家863计划和973计划、国家科技惠民计划、国家万人计划中组部青年拔尖人才基金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、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课题250余项,获省部级以上奖项70余项,其中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,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,三获中华医学科技一等奖,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、三等奖及安徽省科技一等奖、二等奖、三等奖数十项。
每年发表学术论文1300余篇,其中SCI收录论文280余篇,主编和参编国家级规划教材30余部。
医院主办5种国内外公开发行杂志:《肝胆外科杂志》、《临床骨科杂志》、《临床眼科杂志》、《临床护理杂志》、《临床肺科杂志》。
医院与美国、荷兰、德国、日本、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科学研究机构建立了密切的科研合作关系。
医院近年来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、全国援外先进集体、全国青年文明号、中华全国总工会“模范职工之家”、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、全国卫生系统“巾帼建功标兵”、全国城市医院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。